新闻宣传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宣传>新闻动态>详细信息

    赵振业:抗疲劳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

    李政 铉率发布时间:2015-04-20字体:【 】   【打印】   【关闭

     

    3月30日,院举行第八期“院士讲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作“抗疲劳制造”专题讲座。

    赵院士结合世界工业革命及机械制造业竞争格局现状,从时代背景与航空制造强国梦、关键构件的基础核心作用、抗疲劳制造技术体系、抗疲劳制造的功效及研究进展等四个方面,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抗疲劳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发展前景。

    赵院士指出,依靠引进仿制,可以成就制造大国,但依靠梯度转移,绝不会成为制造强国。美国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英国提出了制造2050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面对着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意图围堵中国的形势,我国提出了制造2025计划,旨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为此,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打破仿制惯性、体制和思维,转变观念、自主创新。

    赵院士强调,在航空制造中,关键构件是飞机、发动机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小小的对接螺栓失效就会导致飞机空中解体等灾难性后果,关键构件的失效会导致机械装备的功能、经济可承受性和制造商信誉荡然无存。而在关键构件的失效模式中,“疲劳”是主要模式。所谓“疲劳”是指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发生断裂的过程。

    赵院士认为,关键构件是设计、材料、制造三位一体的技术集成,三者同等重要,设计主体技术体系主要是设计一个长寿命、高可靠的结构,材料主体技术体系主要是保证材料的强度,制造主体技术体系主要是制造出长寿命的构件。而传统的“成形制造”技术容易导致疲劳强度应力集中敏感,使先进材料的高强度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缩短了关键构件的服役寿命。“成形制造”已不适应于高强度合金材料和先进的设计。要制造出长寿命、高可靠的关键构件,必须采用“无应力集中”的抗疲劳制造技术。

    赵院士强调,所谓抗疲劳制造技术,就是通过控制表面完整性和表面变质层来保证疲劳强度的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抗疲劳制造能够抑制疲劳强度应力集中敏感,可以使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限,使关键构件达到长寿命,为中国达到并超过国外先进制造水平奠定基础,是中国走向航空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

    中航大学2015年技术创新力发展培训班学员、我院科研管理骨干共110余人聆听了讲座。院长助理、人力资源/组织部部长张志国主持讲座。

    相关文章